律师文集logo

刘峰律师:18613049494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律师文章 >> 正文

刘峰律师:成功来源于“做减法”

时间:2017-7-4 12:25:04阅读量:

 

 

(刘峰律师与助理曾祥发律师在湖北办案途中,摄于湖北省江陵县长江边)



 刘峰律师:成功来源于“做减法”


在拥有和失去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希望做加法。但做减法,不做加法,这是我经常和助理们一再提及的又一个颠倒的逻辑。


我的减法做的很极致。当别人为了多一些人脉资源热衷于应酬的之际,我选择从不应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当别人为了多承接一些业务,不断地展示自己“万金油”的神奇功效,我选择了只做刑事辩护,而且期待一年只做寥寥几个案件,甚至最为期待的是一年只做一两个案件。当别人微信、电话通讯录里的名单永远不断膨胀,成百上千,我的通讯录里始终都是那么微微几十个人,偶有更新却几乎无所增加。当别人在这个群那个群千言万语之际,我至今没有加入任何他人设立的聊天群,更别提三言两语。减法被我做地更为极致的是:


我不止三番五次地告诫我的助理们,不要整天东奔西跑,我不希望我每次电话问“在哪里”时,他们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而不是在办公室或家里;我尤其反感于他们不是和这个关系人在一起,就是和那个关系人在一起。我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我几乎每一个时刻,除了外出办案,我要么是在家里,要么是在办公室里。和形形色色匆忙的人相比,我很闲。闲得在别人看来,我几乎无所事事,一无所事。


我不止三番五次地告诫我的助理们,外出办事,一件事情,能用一句话解决的,千万记住不要说上两句话。能用一个字解决的,不允许用上两个字。连一句话一个字都不用便可解决的,请不要说话。


我即将设立的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尚未设立,我已经不止三番五次地告诫我自己,事务所的首条禁令,就是不允许有扯淡之人。尤其是在事务所里,我不希望听到有人扯淡。扯淡,本意是淡化,比较浓的东西,一扯开就淡了。现代人形象化恶搞演化之成为“扯蛋”。扯淡即闲扯、胡说、犯贫、不相干地说话。其实本质就是不认真、不在意。“来啊,吹吹牛。”当接到的电话以这样的方式说话,第一次我会去,但绝不会再有第二次。“来啊,吹吹牛”,不只是一种调侃,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试图清高于现代性的态度。一种只能被定性为自负的态度。


我的助理们基本上都能领会我这些减法的意思,但他们未必能领悟到其中含义。那么,在这里不妨进一步解读一下“扯蛋”。为何扯蛋?不是因为那些扯蛋的人喜欢扯蛋,而是他们明白,没有什么值得认真。因此,扯蛋,成了不得已。


但我一直想助理们明白的是,我们没那么闲,我们有太多值得认真的事情要去做,要去倾注我们的心神和精力。他们多少还是明白的吧,因为我知道,如果他们谁不明白,一定意味着缺乏“热闹”的归属,很快便离我而去。我这里找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我们向来不缺乏吹牛,而是缺乏认真。我们向来不缺乏自负,而是缺乏清高。关于清高与自负,我在“为自己立法”一章中有专门论及。


一个同事这样对我说:“每一个同事都说你不合群,桀骜不驯”。曾经有一个邀请我去他身边的大律师这样说我:“你不是孤傲,而是骄傲。”我问他孤傲和骄傲的区别。他回我说:“孤傲是有自己看法而傲立,骄傲是盲目自大。”于是我很快便离开了他。因为我知道,他意指我无知和浅薄。后来我自立门户后和助理说起过这件事,助理为我抱不平说:“现代人大多都不识货。”我欲言又止。因为这个事情极为复杂。这将又牵涉到主体性和合理性的战场和战争。


我不是货,也无需追求货色。但在一个“口味决定品味”的时代里,我无法逃避被他人口味偏好的甄别。我只需明白,口味是别人的,而品味是自己的。品味是理性法则,只有在被同一理性法则统辖的天地里,识不识货才有意义。这个时候,我愿意成为货。


诚如同事所说我的不合群。不合群是必然的,我不合的不光是一个事务所的狭小范围内的人群,更是万千男女的现代社会的大群。那么,什么是合群?解释之,在现代性的统摄下,即一起扯淡。亦诚如我上面所说,扯淡是因为明白没有什么值得认真。所以,所谓合群,也就是一起不认真。只要认真,便无法合群。除非,因为机缘,即认识能力的相当,大家进入了那一个被相同理性法则统辖的天地。


这一认真,当然也意味着很可能会孤家寡人。而且这一孤家寡人是咎由自取。而自取,即意味着自我选择。那么,顺道谈一谈选择,现代社会意义下的选择


和前现代的一体化社会不同,在一体化社会中,你无从选择,生来就被方方面面的社会真理和至理僵死地定位。虽是僵死,却也是归宿的明确和意义的恒定。现代人是自由的,但同时意味着被真理放逐和边缘化。现代性,是启蒙辩证法的产物。是人类从客体性向主体性衍化生成的过程。这一衍化生成,说好听,叫自由和多元,说难听,就是沦落和迷失。但这一过程不可抗拒,更不可逆转。


现代社会下,人的一生是由大小选择组成,小选择和大选择的区别,并不完全在于事物的体量和影响。


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天鹅在世界美禽大赛中得了金奖,偶尔放飞时却被无知的猎人射杀,这两件事情都够大,但对这只天鹅来说,都不是它的选择。相反,它的不起眼的配偶在它被射杀后的哀鸣声声、绝食而死,则是大选择。同样,对一个人而言,真正的大选择,不是在得失权衡上的选择,而是在得失权衡上之外的选择,即价值归宿。


“现代社会没有好人!”这一叹息,会遭到有哲学功底的人当头一棒:什么是好人?当得失决定了善恶,那么,好坏便能以得失计算。你不同意,而是以你报以的某一标准定,那么,这只是你的选择。并不是看小你的选择,而是看重你的选择。先不管你选择的高低,你至少懂得了选择。所以,看重的也可能只是你的选择本身,而不是选择内容。


在选择上做的最彻底的,是存在主义的登峰造极者萨特,他用在天之灵告诫现代人:“我,选择了我。”正是选择,让“做减法”溯本求源。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有一本小说,叫《象棋的故事》。小说写的是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偶然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茨威格所写的棋谱,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这种“棋谱”让人摆脱世俗的时空,进入了一个自设的赛场。其实,天下种种专业,百般学问和嗜好,都能让人专注投入,紧张求索,忘却周遭,也都是大大小小的“棋谱”。而囚禁现代人的坚固的囚室,就叫做得失算计和功利性。它和真实的监狱不同,而是我们心造的监狱、精神监狱。没有铁窗和围墙,但它确是最恐怖的监狱。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世俗没有欢乐”,便是对现代人隐形心灵监狱的写照。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我们无法挣脱的囚牢。在这个囚牢里,我们每个人都身负重刑。我们不要奢望能获得他人的减刑,而只能期望于为自己减刑。就像茨威格小说里的那个犯人,用棋谱为自己减刑。


而这来源于并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减掉得失妄念,减掉算计妄念,减掉功利妄念,让该来的来,让该走的走。如此,心灵便打开了出口。


如果这一说法过于抽象,那么具体一些:认真起来,打掉不该有的企图。否则,请准备继续背负重刑。


那么,好人与坏人这里逐渐彰显出来了。如果你遭遇这样一些人,他在背负心灵重刑的情况下,不是设法为自己减刑,而是设法把你也拖入重刑,那么,这样的人,便可以称为“极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居心叵测。这种人,现代社会何其多也。回到理性法则,不懂为自己减刑的人,是非理性;而设法把别人也拖入重刑的,是反理性。


作为专职刑事律师,我对这一事例极有发言权。可以说,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都有非理性倾向,一心想逃避惩处或减轻惩处。而对那些有反理性倾向的当事人,也就是有算计自己律师倾向的当事人,已经彰显了恶影。一个律师如果因为律师费的得失算计,而不及早做出选择规避,那么,后果自负。防不胜防,无法规避,几乎都是出现于一个律师本身没有选择,被得失支配。


关押嫌疑犯的囚牢,是当事人人格的筛选地、贮存地、淬炼地,而现代性的囚牢,则是每一个现代人人格的筛选地、贮存地和淬炼地。


没有选择的人,只不过是功利性绳索上的蚂蚱,是没有人格的人。而一切选择的背后,都意味着认真,对理性的认真。可见,乐于、善于扯淡的人,都是人格泛化和人格虚无意识的人。合群者,没有人格。这又是一个深刻的现代逻辑。当然,这个“群”,是大流,是浮躁,是避道趋术,是急功近利,是得失主宰,是世俗喧闹,是臣服于虚无,而不是惆怅于虚无。做减法,是对这一现代逻辑的颠倒。


做减法,并不意味着抛弃了做加法。恰恰相反,做减法,正是为了做加法。但减掉的是现实的负重,加上的是生命的出口。不会做减法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谈做加法。这一减法,是必要贮存。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不再因得失算计粘着、不再因得失算计扮演的减法,之所以自信地铿将有力,是因为有恃无恐。而他所“恃”的,正是这胸中的贮存。而这一贮存,就是选择的叠加和积淀。而这些叠加、积淀的贮存的外化,就是风范。


减法的归宿,正在贮存和风范上。于是,选择,成了现代人最为根本的存在义务、依托、本质和归宿。


(本文出自刘峰律师著作《理性与艰难》一书“颠倒的逻辑”一章)



更多相关内容阅读:




最新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