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4 10:30:21阅读量:
李婉君:迷茫中的一缕曙光
——刘峰律师《理性与艰难》读后感(上)
上月29日拿到刘峰律师佳作《理性与艰难》便迫不及待拜读,现已阅读过半,每一章节都不断令笔者惊叹不已,便忍不住将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
《理性与艰难》共计十章,本人刚看完第五章。该著作与其说是法律职业专著,但却更具人生哲理内核。这与作者刘律师挚爱并研读康德哲学相关。而从该著作的章节安排也能感受到从职业认识、职业品质、职业精神再到人生本质、道德探究的相互交融与层层递进。
——
“职业误读”
由于大众除非自身遇到官司日常极少与律师打交道,而中国律师群体相对欧美等法治国家数量上亦是远远不及,导致大众对于律师的了解多都是道听途说。同样作为法律人,也遇到过被问及例如“律师是不是不讲道德?律师是不是不分黑白,只认钱?明知是坏人还要为其辩护吗?……”之类的问题,而笔者深知普通群众对律师的印象多为即排斥又羡慕,每每要问答这类问题总得费上诸多唇舌,但却不是每次都能完全说服对方对律师改观。而刘峰律师对这类“误读”有着深入的剖析,在本书通过高级骗子、关系迷信、不当期待、律师商人四小节,既清晰明了的理清了误读的缘由,并指引民众如何正确认识律师以及律师又因如何面对民众的误读继续自身职业之路。刘峰律师是直面律师“职业误读”并敢于揭露误读、引导正读第一人。
——
“理性实践”
第二章对律师是什么、该做什么、如何做,进行了阐述。从规则意识、法则彰显到功利警惕再到道德追求、启蒙实践,刘峰律师结合自身办理的案件让读者看到律师是规则的代言人、律师应当去做政府的教员,警惕功利才能真正收获利。做一个碌碌无为之人容易,但人总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一个律师之所以收得起高律师费,同时还得到当事人称赞,赢得法官、检察官的尊重,正是源于他不断的进行理性实践。如何实践?直面艰难、揭露矛盾,敢于动用理性,以启蒙的形式而非对抗的形式说服法庭上的公诉人与法官。相比那些在法庭上唯唯诺诺的律师、跳出理性框架粗暴对抗的蛮狠律师以及体制内的君子律师,刘峰律师是律师界的一把利剑,这把剑不在于诛杀,这是一把理性之剑,刺破隔阂,唤起法庭之上审判人员的理性神经。
——
“以理服人的职业”
相比第二章概括性的宏观描述,则从细处论述了律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为了更好的让普通群众理解律师职业,作者用了多组对比以区分律师与其他职业的不同以及律师职业本质,商业性与商人、私权利代言人与公权力监督者、非政治家;又使用多个递进来更贴切的描绘作为一个追求品质的律师所应有的样貌与责任,服务与拯救、对手与帮手、骑士与绅士、饿狼与天使、功利与道德等。其中最令笔者惊叹的便是在那句:律师应该做一个有着天使之心的饿狼,这是中国律师之道,也是民众的存在之道。如狼一般坚韧、野性、凌厉,面对信仰如狼一般坚韧守护,面对非理性与反理性如狼一般野性抗衡到底,面对艰难如狼一般凌厉隐忍。而这一切的对抗搏斗之后,终究需要一颗天使之心褪去狼性方能获得精神救赎。追逐功利是表象,是工具;追求道德至高才应是本质,是内核。
——
“为自己立法”
第四章题为“误解与偏见”,是对第一章的扩充与哲学层面的更深入更细致的剖析。而到第五章“为自己立法”则到了本书的最为核心之处。为自己立法,不仅仅是一名具备职业品质与精神的律师应办到的,更应是各行各业领军人物所应具备的。现代社会人人都欲求他人为自己做更多,突出自己主体身份,强调他人义务并要求自身权利。也即人人都想“为他人立法”。然而正是因为人人都想为他人立法,各种冲突、矛盾非但不能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功利膨胀到极至。而刘峰律师在书中提出“为自己立法”,看似将自己降为了客体,将个人权益缩减为零,但恰恰又是成了真正的主体,达到了内心的正当利益追求。为自己立法,让自身恪守内心的道德法则,那么你的每一个目标都将是你做过限定的一定可以实现的,不断动用理性能力去实践,不断对自己提出要求与责任,你会发现那个被你捧为主体的对象,已经开始如你一般动用理性并要求自己恪守内心道德法则。为他人立法,是恶性循环;为自己立法,将带来良性的互动。刘峰律师作为一名专职刑事辩护律师,几乎每天都在不停的说服,说服当事人解除误读,说服那些麻木的公诉人、审判员再次敏感于理性。每一份辩护词都应是一次理性的启蒙,他这样写到,也的确做到。如何说服?又如何启蒙?——为自己立法。将对自身的高度理性要求,渗透至言语中、字句中,彰显内心的道德法则,渗透至听者与读者内心,作为一个理性存在的人,你已无从逃脱让自身亦回归到理性的限定中。
意犹未尽,合上手中的书,书名为《理性与艰难》,简短五字,确是涵盖了书中内容的精炼之眼。这份艰难唯有为理想、理念奋斗不止,为道德品质、职业精神拼搏不息的一群人才能真正体会。这就注定了这本书必然是人人都渴望阅读的,也注定了只有少数理性人能完全读懂读透的,更注定了是极少数人能持续实践的。艰难二字难倒了多少人,理性二字又成就了多少人。那些持续实践者,必然将成为登上高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