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4 10:39:02阅读量:
邓聿成:一本不是那么容易读的书
——读《理性与艰难》
作为刘峰律师长期的关注者,有幸在其著作《理性与艰难》一书出版面世后第一时间阅读了该书。花了一个星期读完后,掩卷沉思,心里有种种说不清的感受。
这是一本不那么容易读的书,我读起来也颇感吃力,再加上我本人并不是律师职业和法律职业,我不敢说自己完全读懂了该书。再加上读完感受的复杂性,有必要理一理该书的主题和线索。
总的说来,多线并行、深浅交织、明暗闪烁的主题和线索安排,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功利支配,价值虚无”,这是我从书中读到的最为沉重的概念。总感觉全书有多条线在同时进行,有明有暗。有浅有深。深刻的线若隐若现,刻意暧昧,却将读者引入暗涛汹涌。最深的一条线,似乎是在后记处以及启蒙实践一章处点明,即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而功利主义=虚无主义。没有相当哲学功底的人,估计完全读不懂此书的深意和真意。但如此来看的话,作者实际上并没有对这一主题做更多必要的展开。比如对虚无主义和功利主义做尽可能多的阐释。而是做了不少隐晦处理。
“功利支配,价值虚无”,作者当然是作为一个命题提出来的。“功利性”这一概念尤其是重中之重的概念。全书几乎每一章都有提到。甚至连比较富有现实气息的“颠倒的逻辑”一章和富有形象性的“凌厉之花”一章,离开了这个概念,你将都无法阅读。也就是说,功利性是其中起支配作用的主线。由于功利性和价值虚无之间的等同关系,作者每提功利性,实际上就是在提价值虚无。功利性的本质,是工具理性。其表现为受现象支配。价值虚无就是道德虚无。就是本体的缺失。
功利支配、价值虚无,当然只是问题,提出问题正是为了解决问题。其实,作者整本书正是为了呼唤和建立“本体”而去。我认为,这可以看成是本书最深的一条线。
不光是道德虚无,包括道德狂热,在作者看来都是蒙昧主义的极端。都是作者痛击和解救的对象。
答案方面,始终是“理性”在背后支撑。这尤其体现在“为自己立法”一章。对我而言,“为自己立法”一章是最令我动容的章节。人的“存在”,确实,正是通过自我立法实现的。为自己立法,就是创造自我。作者通过这一章可以说系统地表达了这一主题。既有原理,又有方法。
但对理性本身的阐释,作者也很隐晦,虽然多次直接提到“理性到底是什么?”但作者一直未系统性予以阐释,比如最后提到求真和求善是理性的本义,书中也无数处穿插提到理性,并或是轻描淡写地,或是若隐若现地提到,理性其实就是必然性,是逻辑(是形式逻辑,更是先验逻辑),是概念(范畴和理念),是原理,是真理和道德。但让人感觉往往又只是点到为止,并未层层剖析。或许是作者为了避免学术化的晦涩,还是另有他虑?不能不说读完掩卷后令人意犹未尽。而且,即便有相当的哲学功底,此书也不是读一遍就能解其意的,甚至每读一遍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作者指出,整本书对若干命题最终解决的依据是康德的先验-批判哲学。而整本书前后贯插康德的先验哲学,又是本书的一条主线。但问题是,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哲学,一般读者读起来,应该吃不消。
当然,我的解读是超出职业范畴的。而提倡、构建律师职业化及其原理,同样是本书一个明确的线索。这一职业化原理,正体现在作者提出的一体两面的“理性实践”的理念。这正是方法的科学性和归宿的道德性。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才华和德性。
书中有很多句子令我印象深刻。比如“清醒地活,活在必然性和宿命里”、“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上帝,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上帝”、“敬畏理性,我们将不再害怕艰难”、“必然性是陡峭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孤独是现代人的本质”…….等等等等。而正确理解这些句子,都不能离开上述主题和线索的背后支撑。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非常多的命题,都是很有必要一个个进行展开剖析和解读的。比如选择的命题、创造的命题、勇气的命题、意义的命题、孤独的命题、人格的命题、理念的命题、逻辑的命题、二律背反的命题、敬畏的命题、规则、法则、启蒙等命题,更大的有知识真理命题、道德的命题、自由意志的命题、存在的命题等,以及怀疑主义、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功利主义等种种主义的命题,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和可无限探索和诠释的空间。而且所涉命题还远远不止于此,如果罗列的话,甚至可以罗列出几百个。这些命题一经进一步诠释,便会进一步贴近该书的主题和线索。那些隐藏的线索便会慢慢凸显出来,那些深刻的线索便会慢慢浮现出来。
而实际上,每一个命题,单独提出来,都可以著述成书。可见,一本并不厚的《理性与艰难》容纳潜藏了多少东西。而这,以我看,正是这本书不易读的最大的原因。所以,也非常能理解作者在著述该书的过程中,一定有着非常复杂的精神构造过程。
回到书名,理性与艰难,很可能才是作者最看重的主题和线索。而这一主题和线索,正是必然性和实然性这一对范畴。这一对范畴,按我的理解,正是应然和实然,或者说理想和现实。
简单说这么多,日后写几篇严谨些的书评。